第879章 改装导弹打靶(五)(2/2)
10 导弹成功完成飞行试验,宣告国内自主研制的这款近程地地导弹取得重大突破。
从技术层面剖析,b610 属于飞航式战术地地导弹,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它全程于大气层内飞行,采用非抛物线型弹道,且全程处于制导状态,其弹道具备灵活的可机动性。
这些特性赋予了 b610 出色的综合性能,在射程、打击精度以及突防能力方面表现卓越。在射程上,它能够覆盖 50 至 150 千米的范围;
战斗部可配备 190 千克或 250 千克的高爆弹头,威力强大。在打击精度方面,设计指标为圆概率误差 50 至 100 米,而在实际打靶测试中,更是打出了十几米的惊人成绩,展现出极高的命中精度。
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以 b610 为基础,航天科工二院进一步研发出 b - 611 等导弹型号,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内的地地导弹家族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地地导弹技术的持续进步。 而m7 导弹,实则为 b610 导弹的出口版本,其研发代号为 8610 工程,由航天工业部二院(现航天科工第二研究院)精心打造。
在国内的 m 族战术弹道导弹中,m7 别具一格,是唯一采用倾斜发射方式的导弹,这一独特设计源于其原型红旗二号防空导弹的倾斜发射模式。m7 采用履带车或轮式汽车作为运载发射平台,这一设计使其具备出色的机动性,能够快速适应各类复杂的野战环境,随时在战场上灵活部署、迅速出击。
m7 导弹的诞生也跟两伊战争紧密相连。那个时候伊拉克在战争中频繁使用 “飞毛腿 b” 导弹对伊朗目标发动攻击,伊朗为寻求有效的反击手段,将目光投向了国内。
1986 年,伊朗与国内签订了价值 2 亿美元的采购合同,计划购买 200 枚 m7 导弹。然而,由于两伊战争在 1988 年迅速结束,到 1991 年国内向伊朗交付 90 枚 m7 导弹时,它们遗憾地错过了在这场战争中实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