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风流大宋 > 第556章 年轻好学人

第556章 年轻好学人(1/4)

目录

魏国王耶律淳的上任,场面是极为盛大且隆重。

或许是析津府内汉化更多、更重礼仪场面,不仅仅是所有的官员全都尽心尽力地操持着欢迎仪式,满城的商贾大户也都毫无怨言地张灯结彩,就连城里的市民百姓也如年节一般,自发地上街欢聚。

这让坐着马车进入城中,行进在主干大街上的魏国王耶律淳,也禁不住对于自己有了一点新认识——孤还是挺有名望与威信的嘛!要不,怎么能够得到当地民众如此地拥戴与欢迎呢?

此时挤在道路两边不断发出欢呼声的百姓人群里,两个小店主模样的人正倚在两家共用的那道隔墙两边,交流着的话语却是道出了眼下民意的真正原因。

“听说这新来的留守,便就是老留守之子啊!还是朝廷新封的魏国王!”

“可不是嘛!这位魏国王可是当今皇帝的叔叔,据说老皇帝在位的时候,还有大臣上奏推荐他当皇太子呢!”

“嘘!这个话现在可不能乱讲。其实今天只要这个魏国王能和老留守差不多,少操心、少管事,咱析津府的上上下下,日子就能好过得多。”

析津府的地方汉人大族势力稍强,汉人官员也相对多些。所以历任留守,多是皇兄皇叔,这样才能压得住地方,只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上层争斗便害得普通百姓遭殃。

而难得遇到一个佛系的耶律和鲁斡,不管理、不折腾而成就了南京道官民的福音。

相反的情况,便是当年耶律宁临时顶替接任南京道代统军使,因为一腔热血,与时任南京留守的萧得里底直接冲突,尽管他的目的是要为朝廷做事、为百姓谋福,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双被老奸巨猾的萧得里底压在底下,最终把各种事情搞得一团糟,地方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耶律和鲁斡的成功经验,理应能够传给他的儿子,而且听说这次一同上任的统军使,便是在东京道与魏国王相处融洽的汉将徐三。

这样子下来几年的南京道,总得过些安生日子吧?

百姓有百姓的想法,官员们却有着更多自己的想法。

南京道由于辖境内汉人比例大,农业人口多,许多具体官职更偏像大宋一点。这样在长期的惯性思维中,南京道官员更偏重农耕的发展,是大辽最重要的产粮区。

只是契丹贵族却一直无视这些,他们只热衷于圈地放牧,从而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田被兼并、霸占、进而抛荒。耶律洪基在位之后,南京道的粮食产量一落千丈,大批农民佃户被迫卖身成为契丹贵族的马奴羊奴。

这种民众阶层的变化,无形中也摧毁了南京道的另一大发展机会:商业贸易。

原本,南京道与大宋河北路接壤,拥有比西京道更多的边境椎场。却因为大批农民,甚至中小地主的破产,购买力急速下降,境内驿道日渐荒废。

萧得里底与李宁一时,虽然有了秦刚新辟的商道,但在辽国却被他俩霸为私商,并通过天津寨大肆经营违禁的粮食与战马交易,只是肥了自家私囊,却无益于整个南京道发展。

因此,南京道的百姓越来越穷不说,就连原先日子过得不错的地方大族也发现手头的钱越来越少。各州县的田赋缩减,商税更是少得可怜。

辽国的汉官们,只稍稍懂得一点农耕经济常识:想恢复生产,必须得轻税减赋。可是眼前税赋本来就低得可怜,朝廷怎么可能同意?官吏只能听从上面要求,机械死板地进行“劝农保税”,实际上却成为了各级官吏可以鱼肉百姓的新机会。

一方面,好不容易鼓励汉民们垦地、恢复了一批新田;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的恶化让农民无以生计,被逼得只能卖田、导致田价不住下跌。最终唯有破产。

南京道的百姓只剩下最后一条路:走私!

走私的商品,不会是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只会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全民求生游戏:满级大佬日常躺赢中! 剑冢,酒仙,醉斩天门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离谱!随手捡的男人竟是孩他爹! 白四爷 我是陈浩仁,我是一个好人 快穿:等待一个机会 七零军婚,炮灰女带着空间嫁男配 觉醒,我竟生活在副本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