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夫妻怡如(1/4)
<特别鸣谢:tijin送出的大神认证,特此加更!>
且说杨炯自温泉别院与李澈作别后,未及好生歇缓,便因雁门关交割之事需即刻领兵北上。
这夜他宿在军帐中,只合眼片时,帐外便传来亲兵轻唤:“将军,天快亮了,该整军启程了。”
杨炯猛地睁开眼,帐内残烛尚余半寸,光晕摇曳间,他伸手摸过枕边甲胄,指尖触到甲片上凝结的夜露,冷浸浸的凉意顺着指缝钻进来。
杨炯翻身坐起,不及揉按发僵的肩颈,便由亲兵伺候着披甲束带,沉声道:“传我将令,全军列阵,卯时三刻准时出发,不得延误。”
帐外很快响起整齐的脚步声,甲叶碰撞的脆响、马蹄刨地的闷响、士兵低低的应答声,在晨雾中织成一片肃整的声浪。
杨炯掀帐而出,见东方天际刚泛出鱼肚白,寒星还缀在墨蓝的天幕上,一万余将士已列成方阵,盔甲在微光中连成一片银海,虽个个面带倦色,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刀。“出发!”
杨炯翻身上马,马鞭轻扬,乌云长嘶一声,率先朝着太原府方向奔去。全军紧随其后,马蹄踏过晨露打湿的官道,溅起细碎的泥点,一路尘土飞扬,直朝着北方疾驰。
这一路竟无半分停歇,白日里顶着盛夏的烈日,将士们汗透甲胄,连马鬃都被汗水濡湿;夜里借着星月微光赶路,蚊虫围着人转,却无一人敢哼一声。
如此行了足足五日,到第五日黄昏时分,前方终于现出太原府的城楼轮廓。那城楼青灰瓦檐,墙面上爬满绿苔,城门上方“太原府”三个朱红大字虽有些褪色,却依旧透着几分威严。
尚未到城门口,便见一群官员簇拥着一人立在道旁。
为首者头发已白了大半,只鬓边还余几缕墨色,颔下须髯也沾了霜似的,一身藏青官袍浆洗得发白,却依旧挺括如新。
杨炯见是师兄褚安民,知道他素来注重礼数,性子虽固执,却是实打实的梁王党。
当即忙翻身下马,刚落地,褚安民便趋步上前,袖管一撩便要躬身行礼:“下官褚安民,恭迎……”
“师兄且慢。”杨炯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他的胳膊,不等褚安民把礼数说全,便沉声道,“此时非讲礼之时,我来此是为收回雁门关,你这太原府乃北方情报集散地,可有什么变数?”
褚安民见他神色凝重,也收了客套,摆手示意身后官员先去安置军队,自己则拉着杨炯往城门内侧走,压低声音道:“事情有些棘手!”
“怎么说?”杨炯眉头拧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刀,一脸凝重。
褚安民回头瞥了眼身后正列队进城的辽国队伍,声音压得更低:“根据最新情报,雁门关外突然出现三千人的马匪,说是马匪,可从行动速度和武器配置来看,绝不是寻常盗匪,定是外国正规军。
这三千人行动迅速,却只在关外游荡,不知其意图。依我看,是辽人或金人的概率更大!”
杨炯闻言,停下脚步沉思半晌。
落日的余晖从城楼缝隙中漏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指尖轻轻敲击着刀鞘,沉声道:“师兄猜得不错。我虽与耶律南仙订了《龙首和约》,但她内部压力不小,保不齐是哪个反对派想趁机破坏雁门关交付。
金人也有可能,如今金国内部群雄逐鹿,那些失败者说不定会生出到大华打秋风的心思。”
“这倒也不必太过担心。”褚安民眉头皱得更紧,双手背在身后踱了两步,“你这次带了近一万人,雁门关又有辽国公主的亲信驻守,应当出不了事!”
杨炯却摇头,目光望向城外远处的群山,满是担忧:“若是只有三千人,自然成不了气候,可我怕不止三千!”
“啊?这怎会?”褚安民当即惊呼出声,花白的眉毛都竖了起来,“如今金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