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海脊海域的蓝盾深潜测试(1/2)
?北极加拿大海脊,2136年8月8日,格林尼治标准时03:47?时分,中国北极科考队在队长李旭扬的带领下共同乘着一艘形如鲸鱼的人脑共机系统深潜机甲潜游在这片神秘而又没有完全未知的深蓝海底。
极夜的幽蓝海面下,这艘形若钢铁巨鲸的深潜机甲正在加拿大海脊的裂谷中缓缓下沉。舱内,五名身着银白色紧身服的科考队员围在全息投影屏前,屏上跳动的数据流与窗外游动的磷光生物交织成一片梦幻的蓝色世界。
队长李旭扬的手指在操控台上轻轻叩按着,整个巨大机甲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是一头即将苏醒的远古巨兽。
“注意,前方50米发现热液喷口群。”副队长林雨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全息屏瞬间切换成热成像图,橙红色的热流从海底岩缝中喷涌而出,在零下2摄氏度的海水中蒸腾出巨大的“烟囱”。机甲机械臂伸出,采集器精准夹住一块硫化物样本,舱内响起电子提示音:“样本含新型嗜热菌,基因序列与地球已知物种匹配度仅67%。”
突然,机甲剧烈震动,警报声刺破宁静。“左侧推进器故障!”工程师赵明从检修口探出头,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全息屏上,机甲三维模型标出红色故障点——一条足有十米长的皇带鱼正卡在推进器缝隙中,它的银色鳞片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
“启动备用动力,释放声波驱离装置!”李旭扬下令。机甲腹部弹出六枚微型声波弹,发出高频脉冲。皇带鱼受惊般扭动身躯,却因体型庞大无法挣脱。林雨突然发现,鱼眼后方的皮下组织竟闪烁着微弱的生物荧光。“这可能是某种共生体!”她抓起显微镜,将样本放大千倍。屏幕上,无数纳米级发光颗粒在菌丝网络中流动,仿佛一片微型宇宙。
当机甲试图绕过热液区时,声纳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全息屏上,一个直径约二十米的球形阴影正以每秒五米的速度逼近。“是深海章鱼?”赵明调出历史数据,却发现这个生物的运动轨迹完全不符合已知物种的流体力学模型。
阴影在距机甲十米处停住,舱外压力骤增。李旭扬透过舷窗望去,只见那团阴影表面覆盖着半透明的胶质层,内部隐约可见类似神经网络的荧光脉络。更诡异的是,它的触须末端竟伸出细小的金属丝,与机甲外壳的传感器产生微弱共鸣。
“它在学习我们的信号!”林雨惊呼。突然,阴影迸发出强光,机甲内部所有电子设备同时失灵。备用电源启动的瞬间,李旭扬看到全息屏上浮现出一串二进制代码,翻译后竟是:“你们带来了不属于这里的生命。”
故障排除后,机甲继续下潜。在裂谷底部,他们发现了一座由黑色玄武岩构成的环形建筑,表面刻满螺旋状符号。赵明用机械臂刮取样本,发现这些符号竟与北极圈内爱斯基摩人传说中的“海神之眼”图案高度吻合。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李旭扬调出地质雷达,发现建筑下方埋藏着直径三十米的金属圆盘。当机甲激光切割开外层时,圆盘中央升起一个全息投影——一位身着银色长袍的人类形象悬浮在空中,用古汉语说道:“欢迎来到‘深蓝纪元’的观测站。”
原来,2136年并非人类首次探索北极。早在公元22世纪,一支名为“深蓝纪元”的科考队曾在此建立基地,研究地磁逆转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他们发现,北极圈内存在一种能将意识转化为量子信号的原始生物,并试图通过机甲与之融合。但实验导致基地被冰封,所有数据沉入海底。
“你们的机甲搭载了第二代量子处理器,这是我们当年的技术。”
全息影像指向李旭扬的胸牌,“你叫李旭扬,对吗?你老师潜龙曾经参与‘深蓝纪元’的初期计划的构思设想。”
机甲突然被一股无形力量托起,朝建筑中央的“意识融合舱”飘去。舱内,李旭扬看到自己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